整体看来,电池/组件环节第一季度业绩最不理想,仅晶澳一季度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比上升,剩余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均有下滑或亏损。
如果再晚一些时间,即便发了电价退坡延期的文件,执行效果也会打折扣,为什么就不能早点发呢?张新苦闷得说道。最主要的,这不足5亿元的补贴是在财政部按照以收定支的补贴资金总额之内的2019年电量增长带来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基金增量,并不会给国家带来损失。
这两个月我们就一直在等相关的延期政策出台。如今,二季度海外市场暂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光伏制造业也正利用短暂的喘息机会,升级改造生产线,等疫情缓解后,将向全球供应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价格更低的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推进一方面依赖场内电站建设,一方面也要场外送电线路及升压站的建设。光伏、风电行业苦盼延期政策出台截至去年底,2019年的竞价光伏电站仍有超过10GW未建成并网,而面临年底抢装的风电行业,虽然工期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但风机的供应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本来就一机难求的风机制造产业,在交货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现在只能停滞下来等消息。
令光伏人不解的是,既能拉动百亿投资又不占用太多补贴资金的事情,为何迟迟不能出台?问题出在哪里?事关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建设难道就如此不入相关主管部门的法眼?还是就因为光伏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十三五规划?但是,规划只是底线,并不是上限。本计划一季度并网的还敢动一动,但那些计划6月30日前并网的项目真的箭在弦上,延期政策不出,动了怕抢不上补贴资格,不动前期付出的成本就打水漂了,王宇所在的团队陷入了焦灼。但是,在与多家产业链龙头公司交流过程中,证券时报记者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产业要比资本更加乐观。
但是,他也提到,今年三、四季度的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下游客户不会提前这么早下单,而是选择观望久一点。其中,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8.75由0.94元/W降至0.80元/W。4月以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光伏产业链龙头纷纷主动降价,涉及硅片、电池片等多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需求不振及频繁降价,行业内多次传出企业库存堆积的消息。
专业机构年初的预测是,今年全球新增装机约140GW,目前预测已向下调整了10~20GW。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期,多家A股光伏公司披露了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从业绩表现看,行业分化的势头已经显现。例如,上述硅片公司人士就向记者表示,现在各国都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电站建设者角度看,融资成本更低,收益率更高,可能会刺激一部分市场需求。比如在硅片环节,隆基股份维持了多年的高利润,降价可能是为了挤压新进入的产能以及后续还想进入的。业界普遍认为,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光伏企业通过降价手段争抢有限需求。
其中,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相对脆弱且研发能力相对缺失,随着行业的调整有可能会遭遇永久性的退出。揭秘产业链降价逻辑近期,光伏产业链密集降价。从历史经验看,光伏行业每一轮需求端的恐慌,都会引发产业链价格的调整以及行业内所有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相比之下,海外情况更加复杂。
一家厂商就表示,由于隔离时间要求,公司华东生产基地在2月受到一定影响,但复工后生产经营比较正常。在上述组件厂商人士看来,近期密集的降价行为很正常。
通威股份一季度实现营收78.2亿元,同比增长26.85%,但净利润减少近三成。产业链预见到的需求反弹,更多是考虑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刺激因素,光伏电站的金融属性较强,且光伏建设容易承接更多资金,各国政府如果想快速拉动经济产值,特别是借机改变本国能源结构的话,这将是一个好机会。
根据上述组件厂商人士反馈,目前组件环节的降价会主要体现在今年三、四季度的成交价格上,降价的影响基本不会体现在相关公司一、二季度的财报上。最近一周多,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价,现在大环境不太好,部分市场需求萎缩,行业龙头主导降价是希望借此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一家覆盖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龙头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对光伏需求有一定影响,其中,地面集中式电站的情况略好一些,因为其开工时间的调节余地比较大,而分布式项目订单有一些延后,暂时不会很快地进入安装和施工阶段。疫情发生以来,市场对今年国内装机的预期也曾有波动,但由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且今年的竞价工作尚未结束,国内光伏市场预期在下半年启动,这使市场对需求扰动的关注方向从国内转向海外。PV InfoLink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料价格降幅区间为2.6%~4.9%,硅片的降幅区间为8.5%~10.8%,电池片降幅为3.7%~6.7%,组件的降幅为0.6%~1.4%。据其判断,在终端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组件厂商向上游发出的订单会有所减缓,电池片和硅片环节可能有部分厂商面临库存压力。
公司解释,一季度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出货量同比增加,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提高。隆基股份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86亿元,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分别增长50.6%和204.9%,但公司当季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5.36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的产业链集体降价中,组件环节的降幅相对较低。个中原因与产业弹性及订单周期有关。
该人士认为,疫情期间,光伏企业要拼成本、拼综合竞争力,只要熬过去,市场是怎么下去的,还会怎么回来。从不同环节来看,龙头企业都要优于中小型企业,这个趋势比较明显了,相关辅材的龙头企业也跟竞争对手拉开了一定差距,如光伏玻璃、胶膜、逆变器等。
二是除非油价长期低迷,不然光伏在所有发电技术中非常具有竞争力。一是光伏下游面向电力市场,需求弹性比快消或服务行业低,即使面临经济下滑,电力需求萎缩的比例相对较小。在全球预测下调的情况下,国内装机的增长势必意味着国外装机更大幅度的下调。上述覆盖中上游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人士向记者说。
公司称,由于国内电站项目无法按期开工,部分背膜及组件订单出货受到影响。叠加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不少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光伏需求有可能迎来爆发性反弹。
晶澳科技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一季度业绩同向上升,实现净利润2.5亿~3亿元,增长189%~247%。现金流重要性凸显去年以来,光伏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扩产,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扩产的逻辑就是要用优势产能将落后产能挤出市场。
一个颇为不寻常的情况是,在头部厂商理解中,这一轮的降价可能并非坏事。PV InfoLink数据显示,近期国内单晶PERC组件价格在每瓦1.6~1.65元之间,下半年交货的组件也开始出现低于1.6元的报价,下半年交货的海外组件价格随之走跌至每瓦0.198~0.21美元。
4月23日下午,隆基股份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基于疫情发展,公司将更加侧重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比。4月17日,隆基股份公示单晶P型M6硅片价格从3.26元跌至2.92元,降幅10.4%。同时,部分原辅料短缺,造成制造成本偏高。
不管是硅料还是电池片环节,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洗牌,现在的落后产能还比较多,集中度不高,降价过程是早晚要经历的,而且早经历比晚经历要好。协鑫集成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亏损1.2亿元~1.5亿元,公司解释,受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商复工时间普遍延迟,交通运输受限,原材料价格及物流成本上升,客户订单交付受阻。
531彻底改变了光伏市场的结构,集中冲击国内市场,直接造成国内市场连续两年的大幅萎缩。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说
总裁班将重点培养阳光电源各项业务未来舵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等嘉宾出席云开学仪式。